本篇文章1512字,读完约4分钟

6月的早晨,阳光明媚,空气清新,达罗比走在伦敦的大街上,为晚上的宴会卖花。 她想起了30年前一个安静的早晨,自己打开伯顿村住宅的落地窗,置身室外的情景,空气也像今天一样清新。 现在她好像还能听到窗户铰链摩擦的声音,但能感受到当时的心境,一句话也不漏地重复着当时彼得的话的复制品。 于是一个叫彼得·沃尔什的身体浮现在她的脑海中,把他和现任丈夫理查德进行了比较。 后来想起了在战争中牺牲的年轻士兵,引起了生与死的沉思。 然后想象着晚宴会变成什么样的情景,自己和去宴会的贵妇们相比,说不定毫不逊色。

这是《达罗比夫人》的开头,这是长篇小说整体文案的脉络。 要说勉强有什么明确的故事情节。 作者的回忆像小河一样流经街道,无拘无束,平静,女主角及其周围人物的半生经历、思想感情、人际关系,在一天的活动中展现出来。 作品是意识流,也是现实主义,通过达罗比夫人一天到晚对生活细节的描写,我们不知不觉中可以窥见一战前后英国社会,特别是整个上流社会的风貌。

伍尔夫出身于书香门,从小接触文化名流,被诗歌、音乐、绘画等古典艺术所滋养。 食髓知味,只有开头的几个文案,充满了诗和音乐的意象。 对瞬间印象的细腻敏锐捕捉,使白纸黑字像熏风吹拂的明亮画面,难怪有人称她为“印象派文学家”。

对意识流来说,时间绝不是问题。 瞬间是永恒的,瞬间是无限是意识流擅长的戏。 普鲁斯特正在把马蒂莲饼干浸在牛奶杯里。 这一瞬间发生的感情、感情、记忆,比如滔滔的河流,绵亘。 主人公作为意识流的传播者,他们简单而罕见的物理活动就像是将大脑中活动的零散碎片的思想、感知和记忆联系在一起的流体介质。

伍尔夫最有名的小说应该是《去灯塔》,《去灯塔》的时间跨度为两天半,但关于意识流的妙招,以一天为时间框架的《达罗比夫人》更为经典。 物理时间的一天表现人物心理时间的一生,这让人联想到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事实上,伍尔夫的创作是在乔伊斯的影响下完成的,她把乔伊斯的创作称为“精神主义”。 英国文学大家福斯特赞扬了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造性——使英语“向光明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伍尔夫把戈尔兹沃斯等爱德华时代的老作家称为“物质主义者”。 这显然不是表扬。 “他们总是画鸡毛蒜皮,煞费苦心、孜孜不倦,却让琐事和飘忽不定成为真实和持久的事物。 ”。 具体来说,老一辈作家只描绘外表,没有抓住核心和本质。 其实,“鸡毛蒜皮”没有问题。 意识流的作品看起来像“鸡毛蒜皮”。 那只不过是意识的附着物。

“生活不是均匀的灯,而是闪烁的光晕、半透明的罩子,包围着人的意识,相互勾结。 因为,小说家的任务不就是传达无论表现得多么畸形和复杂,这种变化都无法预测、无法逮捕的精神世界吗? 是不是尽量不要把外界和外表混合在一起? ”

她在《关于现代小说》中指出:“内心接受着千万个形象——微不足道、奇异、忽悠、犀利的钢刀深深印在心中的形象。”作家的任务就是记录这些形象,“这样的变化,是名副其实的。

除了意识流文学的创作外,伍尔夫还有女权主义这个鲜明的标志。 伍尔夫在《自己的房间》中,转载了许多媒体“女性写小说,必须要有钱,也必须要有自己的房间”。

伍尔夫一生都走在优雅和疯癫之间。 有些人这样描述弗吉尼亚。 我准确把握着她的精神气质。 “她的记忆有秘密的两面。 一个很清澈,另一个很暗。 一边冷一边暖和。 一方在创造,一方在绽放着毁灭的天堂之光,燃烧着地狱之火。”

信息推荐

英国新确诊新冠的病例为59937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8万例

伦敦当地时间1月9日,英国卫生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最新数据,显示过去24小时365天英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9937例,累计确诊3017409例。 ...

标题:“伍尔芙:生活并非一排车灯, 而是一圈光晕”

地址:http://www.ok-sl.com/ozdt/9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