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1字,读完约4分钟

◎周国平

在灾害面前,我们要重点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 人与自然到底谁更伟大? 谁更厉害? 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征服还是敬畏? 我们曾经以为人比自然伟大,人强得多,人胜天。 我们必须征服自然,低头高山,为河水让路。 我们有这个能力。 事实上,有些灾害确实是自然本身的原始力量造成的,是纯粹的天灾,但有些灾害是我们这种错误的看法、错误的方法造成的,或者说是与大自然的力量一起作用,相当是人祸。 我们过度介入自然,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和环境,本身掩盖着灾害。

人类必须和这个地球保持正确的关系,应该牢牢记住对自然的干预是有限度的。 德国20世纪有一位名叫海德格尔的大哲学家,后半段思考的重点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认为人类的初期和自然是和谐共处的关系,但技术发达后,人类用一种技术的方法对待自然,对待地球上的一切。 什么是技术? 一切都为我所用,把地球上的一切都视为可利用的素材,是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功能。 因为这一切都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失去了自己的存在价值。 例如,土地本来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的家,从技术角度来看是有人开采的矿床,现在加了一个,成为了房地产开发的地块。 例如家畜和羊,本来就是独立的生命,长期以来是人类的伙伴,现在只是成为食品工厂的原料。 例如,河流本来就是自然风景,而且是民族的摇篮,各文明都源于大河,现在只是作为发电水压的供应者。 海德格尔说在莱茵河上建设发电站时,实际上把莱茵河变成了发电站的零件。 莱茵河因此失去了自己的存在。

“人是地球的客人”

我们应该改变观点,不能光用技术观点看事情。 当然,人类为了生存,技术观点是不可缺少的,但它不应该成为唯一的观点,不要成为第一观点比较好。 第一只眼睛应该接近自然万物,和它们是共生的关系。

人类在地球上到底处于什么地位? 我们原本认为人类是地球的主人,地球上的一切都是为了为人服务而来的。 一切都是人类生存和快速发展可以利用的资源。 在这种观点下,必然是如何对人有利,以及如何对待自然。 但是,我们发现必须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而考虑。 例如,生态和环境的破坏不利于人类的长远利益。 所以,我们开始改变看法,认识到人类作为地球的主人,必须做好主人,不要做坏主人。 不能打败别人。 不这样做就会被报复。

反省到这里不够吧? 现在,一些生态学家说这还不够,应该进一步认识到人类不是地球的主人。 看到一位生态学家说人类是地球上绿色植物的客人,是森林的客人,我扩展了他的话。 人类是整个地球的客人。 其实请考虑一下。 地球存在了这么多亿年。 中间只有很短的时间存在着生命。 在生命存在的时间里,也只有一点点人类存在。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确实是地球的客人,而且做客的时间很短,只是来开门的。 既然是客人,就应该有教养。 这样做客的时间可以再长一点。 如果没有教养,随便毁了地球,地球这个主人随时都能赶走你。 自然科学预言了人类毁灭的必然性,总有一天地球上的自然条件不适合人类生存,但那是极其遥远的未来,我们害怕不到那时,人类就会破坏自己的生存环境,自取灭亡。

“人是地球的客人”

“征服自然”的口号很荒谬,因为人类是自然之子,自然是我们的源头。 人类怎样才能征服自己的源头? 人应该对自然抱有敬畏之心。 自然永远比人类伟大。 无论是认识自然,还是改造自然,人类的能力都非常有限。 有不能接触自然的秘密,各种宗教都称之为神,我们应该知道尊重。

人类无论创造多么伟大的文明,都始终无法在自然的统治中,从自然这个如来佛的手掌上跳下来。 无论如何,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无论是否用宗教的方式表现出来,这都可能造就我们,养育我们,破坏我们的自然。 对于这是我们的源头和归宿的自然,我们必须怀着敬畏之心。 这种对自然的敬畏是信仰不可缺少的成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判断一个身体是否有信仰的试金石。

(摘自《今夕报》)信息推荐

分叉表示“加速度”,欧美关系表示“结构性变化”

德国将从7月1日开始担任半年的欧盟轮值主席国。 在欧美分歧日益凸显、矛盾“多点开花”的大背景下,欧盟和美国该如何定位? ...

标题:“人是地球的客人”

地址:http://www.ok-sl.com/ozdt/5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