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6字,读完约4分钟

基因检测:疯狂突进

本报记者刘园园李丽云

基因再次成为舆论风暴的中心,26日,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向媒体表示,改变基因的双胞胎于11月诞生,基因在她们出生后,可以自然抵抗艾滋病。

多位生命科学行业专家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对此感到“震惊”,甚至“愤怒”。

26日下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国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蔡续雨等120多名生物医学行业科研工作者发表联合声明,表示此次实验只能用“疯狂”来表示。

不能排除潜在的健康风险


据报道,贺建奎的团队使用crispr/cas9基因技术制备ccr5基因,ccr5基因是hiv病毒侵入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

在中山大学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李飞教授认为,这次基因临床试验是“草率的”。 原因之一是科学问题还没有得到处理,比如可能引起其他疾病。

据报道,约10%的北欧人天然存在ccr5基因缺失。 携带这种基因变异的人,关闭致病力最强的hiv病毒感染的大门,使病毒无法侵入人体细胞,即天然免疫hiv病毒。

“患艾滋病的风险可能会有所降低,但该基因不能完全模仿ccr5基因缺乏特异性。 因为这是否真的能降低得艾滋病的风险还不确定。”李飞进一步说,人体各基因有相应的功能,而且各基因有两个拷贝,完全基因敲除的结果与只敲除一个拷贝的结果完全不同 他补充说,这种基因对婴儿有一点潜在的健康威胁。 目前,这次基因临床试验还没有完全消除这种健康威胁的可能性。

“试验健康受精卵的目的是什么? 》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黄志伟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质疑,ccr5可能具有其他功能,爆震消除可能会损伤免疫系统。

“这种基因操作给刚出生的孩子们带来的利益很小,但其代价是无法预测和治疗的遗传疾病的风险。 ”。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是发表联合声明的120多位科学家之一,他写文章指出。

技术问题还没有解决

虽然目前crispr/cas9在生命科学行业的应用进展迅速,但李飞告诉记者,此次基因婴儿临床试验仍存在许多技术问题。

“在这次的实验中,没有任何相关资料表明处理了嵌合体的问题。 ”。 李飞说。

贺建奎表示,此次基因临床试验是在受精卵时期,用5微米细针向尚在单细胞的受精卵注射了cas9蛋白和特定的诱导序列。

但是,李飞告诉科技日报的记者,细胞在初期阶段分裂特别快,此时要确认细胞中被基因的最终状态是否与其他细胞相同并不容易。 这样的话,人很容易变成嵌合体,本身就不合乎伦理。

“二是效率问题,细胞和基因的比例估计有多少。 ”。 李飞解释说,其中最需要注意的是脱靶效应,也就是评价其他基因是否受到影响并不容易。

李飞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效率问题在细胞阶段很少被评价,婴儿出生后有可能被评价,但这个时候,木已成舟晚了。

伦理问题是最大的折磨

伦理问题是这次事情最不能避免的拷问。

据相关报道,该基因的临床试验已由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进行审查。

南方科技大学26日下午宣布,这项研究工作由贺建奎副教授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但学校和生物系不知道这一点。 “就贺建奎副教授将基因技术用于人体胚胎研究一事,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严重违反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 ”。 根据南方科技大学的声明。

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发表声明,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于年发表的《相关人员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自伦理委员会成立之日起3个月内向本机构执行登记机关备案,并在医学研究登记备案新闻系统登记。” 但是,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这个机构没有按要求备案。

该委员会26日开始了关于伦理问题的调查,验证了媒体报道的该研究项目伦理审查书的真实性。

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在年发表的干细胞研究和转化应用指南建议,科研人员必须继续遵守体外培养人类胚胎14天以下的惯例。 该指南在接受严格监督的基础上,支持在实验室中将人精子、卵子和胚胎基因化。 但强调现阶段不宜应用于临床。

“我们呼吁相关监管部门和研究相关机构尽快制定严格的监管,对此事进行全面调查和解决,并及时向公众发布后续消息。 》这120多名科研工作者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潘多拉魔盒被打开。 在我们无法恢复之前,可能有机会关闭它。 (应被采访人的要求,文中李飞化名)

标题:“基因编辑婴儿试验:一次疯狂的冒进 伦理是最大拷问”

地址:http://www.ok-sl.com/xwzx/13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