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49字,读完约10分钟
近年来,浙江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省已建立美丽乡村先进县58个,示范县12个,建成美丽乡村风景线300多条,培育了美丽乡村精品村(特色村)近3000个。 图为去年10月拍摄航空照片的北汤村生态园和配套齐全的农民新居。 (均为资料照片)
上图:福建省连城县隔川乡隔田村是福建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通过EC平台向全国各地销售当地10种农副产品。 图为去年11月,该村黄德应(左)夫妇在包装客户购买的薯类产品。
下图:河北省巨鹿县是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试点县。 图为年12月,该县西郭城村的家庭农场主王春山展示了《职业农民证》。
“在中央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让全国人民好日子跑,我将开辟一条道路! ”。 以农村为主题的电视剧《黄土高天》近日在央视播出,剧中秦学安的话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共鸣。
该剧以丰源村三代人的奋斗故事为背景,从以前开始计划从农民到职业农民、从合作社到生产者、从经济到商品经济的转变,展现出农民、农村干部、农村公司的房子守护脚下土地的初衷。
剧中丰源村的一些变化,是中国农村改革迅速发展的镜子。 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偷偷开了鲜红的票据,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40年的岁月,40年的风雨兼程,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0多年农业税结束,7亿人口实现脱贫,一二三产业融合快速发展,数亿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迎来“新生”,农民获得感、幸福感。 当前,农村振兴战术稳步实施,各项惠民利农政策落地生根,广大农村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朝着更富裕的方向前进,揭开了“三农”快速发展的新篇章。
从“靠天吃饭”到“科学种田”
农业有了活力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大部分农村仍处于比较原始的农耕状态。 自然气候条件决定了农业生产的丰收道歉,“靠天吃饭”是那个时代农民的真实写照。
1975年出生于福建省建宁县溪口镇杨林村坪上集团的黄勤建对此深有体会。 “20世纪80年代,农民真的很辛苦,耕作全靠劳力。 一年中,大家都围着稻田走,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小学四年级的黄勤建辍学在家,一直和父母做着农活。
1993年,黄勤建试图购买村民小组的第一台拖拉机。 有了拖拉机,种地方便多了。 据黄勤建介绍,拖拉机可以耕地,一天可以耕十几亩,效率很高。 不仅自己用,还能耕种村民们的田地,每亩能挣15元的劳务费。 尝到机械化带来的“甜头”,他在1995年买了拖拉机,几年后买了全县第一台联合收割机。
进入新世纪,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正式实施,2600年农业税被彻底取消,支持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政策体系逐渐完善。 我国整体进入工业反哺农业转型期,拖拉机等“铁牛”的上岗,使乡村耕牛逐渐远离了历史舞台。
2009年,原农业部发表《关于加快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意见》,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机械化生产、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这一年,黄勤建登记了勤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6人。
不到10年,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增加到60多人,农机手增加到23人,合作社内农机集耕、种、防、收、烘为一体,共有5个系列近11种千台,喷洒农药使用了无人机。 今年合作社共承包14000多亩农田,为农户提供各类作业服务。
农耕方法发生了变化,推进了农业的现代化。 2004年以来,全国粮食连续14年获得丰收。 “干湿保收”能够实现的,是另一个“功臣”设施农业的繁荣。
“十年九旱”的辽宁省朝阳市曾经是全国十大贫困地区之一。 原农业部1988年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以来,该市抓住机遇迅速发展设施农业,经历了竹架大棚、钢结构大棚、连栋温室三次更新换代,彻底告别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寒流袭来,气温骤降。 朝阳市喀土穆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六官营子町六官营子村村民张红胜的隧道里,长满了葱绿、鲜嫩的黄瓜顶花。 “目前,棚内的温度、湿度都是智能监控的,一亩四分地的塑料大棚,收入可超过13万元。 ”。 要说今年的收获,张红胜充满了喜悦。
在南方省沛县杨屯镇洪福湾家庭农场,水质监测、液位控制、供氧设备的开关……这些原本必须到塘口完成的工作,现在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轻松完成了。
“摄像头360度无死角旋转,无需人工巡逻即可了解鱼塘的情况。 ”。 农场负责人王传亚说,从生产、管理、远程控制、预警预防等方面,每一步都可以查明渔民。
利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精确的农业、智慧农业等技术“跃居普通民众之家”。 种下了这个以前很麻烦的事件,越来越简洁高效了。
从“肮脏”到“美丽的乡村”
农村华丽的“转身”
七十年代,土墙草房在农村很常见,村道是土路,厕所也几乎都是露天式的。 到了雨季,村子里的污水流动,苍蝇和蚊子繁殖。
到了90年代,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快速发展,但环境“肮脏”现象依然存在。 有车不进村,有病找不到医生,农闲时期只能打麻将……由于缺乏交通、医疗、文化设施,农村总是留不住人。
2000年后,国家开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建设,农村“水回路气房”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多个农村地区的老样子焕然一新。
“要致富,先修路。 ”改变了许多乡镇村庄不通公路的状况,从2006年开始,国家实施“五年千亿元计划”,连续五年投资1000亿元建设农村公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多次对建设、管理、保护、运营农村公路的“四好农村路”提出重要指示。 现在,6亿农民“走出硬化道路,踏上征程”的梦想正在实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正在高涨。
“截至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超过400万公里,99.99%的乡镇和99.97%的建设村通向农村公路。 ”。 交通运输部信息发言人说,易通的农村公路互联网为广大农民致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年9月26日,联合国最高环境荣誉“地球卫士”颁奖仪式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项目被授予“激励与行动奖”。 这是农村华丽“转身”的又一成功实践。
从2003年开始,浙江省选择了1万多个建设村,率先推进农村道路硬化、垃圾收集、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村庄绿化后,整体推进了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整治和农业机房改造建设。 截至年底,全省2.7万多个村庄实现了村庄整治。
进入浙江省舟山市有名的渔村乌石塘村,对峙的两座黛色山峰夹着椭圆形海湾,拳头大的玉石在海水动荡下发出喧闹的声响。
结合村容整治,当地政府提出“渔民上岸,游客入海”的新策略,鼓励渔民上岸为渔民创造乐趣,带领游客出海泛舟钓鱼。 村里大部分家庭都有渔民的乐趣,来村里打工的外国农民工有近千人。
300公里以外的义乌市也抓住机会,鼓励因地制宜地快速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何路薰衣草花园、赤岸“欢乐田园”、上溪“十里桃花坞”、义亭“十里红糖飘香”、后宅“四季果园”……陶醉在山水乐趣中的农民,都赚得盆满钵满。
从“外出赚钱”到“返乡创业”
农民很有干劲
长期以来,农民是社会身份。 计划经济年代,“农转非”曾是多个农民的梦想。 这是因为拿着“铁饭碗”,吃着商品粮,看病可以报销,退休也可以领工资。 农民的孩子受教育最多的时候也是“好好学习,将来跳出农门”。
据统计,1978年,中国农村生活人口8亿,其中贫困人口规模达7.7亿,贫困发生率为97.5%。 当时,全国农民人均年平均纯收入仅为133元,其中90%以上为实物,货币收入不到10%。
改革开放后,乡镇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转移了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 仅1991年,乡镇公司吸收的劳动力就达到1亿人,这种“离土不离乡”的打工方法让农民着迷。
但是,90年代末,在国企改革、外资进入、私企崛起等多种因素的竞争下,乡镇公司日益减少,农民在家门口打工的机会减少,只能“离土离乡”。 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大营子乡土庙子村的张立峰,在这一时期加入了城市外出务工的大潮。
不仅是土庙子村,10多年来,全国许多农村青壮年都外出谋生,但村子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大多变成了“空心村”,农村土地大量荒芜。
进城的张立峰当过司机做泥瓦工,之后在汽车修理厂做了8年修理工。 到了养家的年龄,有一点伙伴在镇上扎根了,但他越来越不满“不能回城市也不能回农村”,犹豫了很久。
年夏天,回到老家的张立峰发现,以前的小村庄已经不是他“逃跑”时的样子了。 距离该县8公里的城郊村,交通条件好了,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土块房变成了砖房,干净的自来水流入了家里的水缸,荒废的土地变成了芬芳的饕餮盛宴,村民纷纷承包土地迅速发展规模化栽培,
土庙子村居然出了百万富翁,比张立峰大几岁的表哥杨久军承包土地快速发展设施农业,让村民种植葱、辣椒、胡萝卜,部分产品销往港澳等地区。
的中央一号文件确定,要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与以前传下来的农民不同,新型职业农民能够了解市场诉求,接受新技术,完成标准化的商品交换,具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
年,张立峰进入“回头路”,回乡加入合作社,承包了1000多亩土地。 “农民的身份不会贬值多少! ’现在的张立峰经常晒自己家的底。 新的约翰·迪亚拖拉机,新的青岛洪珠土豆播种机,还有他是种地赚钱新盖的大房子。
像杨久军、张立峰这样热爱农业、了解技术、搞好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先导力量。 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突破1500万人。 农业和农村的相关人员说:“要把农民的概念回归到职业概念上,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本报通讯员沈昌培陈艺辉)
标题:“乡村旧貌换新颜”
地址:http://www.ok-sl.com/xwzx/13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