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641字,读完约19分钟

55年前,爆炸的高温弹片,像烙铁一样刺入士兵的头部,流出的脑脊液和血遮住了他的眼睛。 他从昏迷中醒来,竟然在舰艇机舱的黑暗中,靠在双手上,从几千颗螺丝中,寻找那个松动的液压阀螺丝,用扳手拧紧,用身体推动位移的波箱,将战斗中的舰艇恢复动力,终于击沉敌舰

于是,一个英雄诞生了。 他就是被称为“钢铁战士”的麦贤得。

毛泽东主席一直很担心这位英雄,周恩来总理亲自担任急救指挥组组长,《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他的优秀事迹,英雄也进入了中小学课本,感动和教育教育了千上万人。

习主席也一直关心着这位老英雄。 年7月,中央军委主席习大大亲自给麦贤颁发了“八一勋章”,并颁发了证书。

2019年9月29日,在庆祝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首次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发仪式,习主席向麦贤颁发了“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人们看到了英雄至高无上的荣耀,但那受伤后偏瘫带来的脚步声,是如何度过了人生艰难的几十年的? 那个长长的、弯弯曲曲的足迹,记录了他怎样的人生?

我进入了位于广东汕头英雄的房子。 麦贤笑着从旧院子里出来。 这是一个高个子男人,虽然已经进入老年,多年来饱受巨大的疼痛之苦,但腰板依然挺直,依然是标准的军人风貌。

他步履蹒跚的样子,让人想起55年前的那场海战。

八六海战

1965年,台湾蒋介石“反攻大陆”进入第四个年头。

8月5日凌晨,台湾国民党海军巡防第二舰队旗舰——大型猎潜水艇“剑门”号和小型猎潜水艇“章江”号,从位于台湾高雄的左营军港偷偷离开。

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授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习俗为“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麦贤颁发了奖章。 图为麦贤佩戴奖牌的照片。 本公司提供图

当天10分,我南海舰队的雷达发现了两条军舰,分别到达福建东山古雷头和广东南澳交界海域。 南海舰队司令部下令汕头水警区护卫舰41大队护卫舰4艘、游艇11大队鱼雷艇6艘,组成突击编队迎击敌人,指挥者为汕头水警区副司令孔照年和参谋长王锦。

当晚,当时的罗瑞参谋长向周恩来总理报告,周恩来总理立即向毛泽东主席报告。 毛泽东主席指示说“要狠狠教训蒋介石”。

晚上23时,孔照年率领的作战编队抵达东山岛附近的南澳前湾待命。 正好这个时候,敌舰出现在福建东山岛兄弟屿海域东南约3.5海里处。

8月6日凌晨1点42分,双方开始交战。 国民党海军的“剑门”号和“章江”号两舰,根据其火炮的射程,首先向我的护卫舰开火。

孔照年让艇队展开战斗队形接近敌舰,指挥艇看清敌舰桅杆时,命令各艇齐声炮击。 突击编队连续两次发动突击和接近射击,明显压制了敌舰的炮火,将敌两舰分离。

“剑门”号上有国民党海军巡防第二舰队司令胡嘉恒少将,他是这次侵略的国民党海军最高指挥官。 “剑门”号舰长王蕴山看到了这么多游艇,并向胡嘉恒报告。 胡嘉恒一边下令反击一边向东回避,呼叫“章江”号一起回避。

章江被4艘高速护卫舰牢牢咬得动弹不得,最近的护卫舰距离敌舰只有50米,完全利用敌舰的射击死角掩护敌舰。 这时,“章江”号甲板被击中起火,一边反击一边后退。 海军突击编队的598艇、601艇、611艇和588艇,加速冲击拦截,咬死。

战斗激烈,炮火染红了东山岛的整个东海域。 半夜里隆隆的炮声,连汕头湾都能隐约听到。

激战中,我用601艇打了4发子弹。 一枚子弹在指挥台上爆炸,一枚弹片被打入年轻艇长吴广维的头部,吴广维倒在指挥台上,不幸遇难。 那时,在一旁和艇实习的连长王瑞昌立即接管指挥权,继续战斗。

而“章江”号正试图利用这个时机加速逃跑。 孔照年指挥各艇牢牢咬住,在战斗空前紧张,在炮声中,他的声音都沙哑了。

在这紧张的时刻,611艇突然减速了。

什么是英雄

611艇是麦贤得所在的炮艇。 崔俊长现在在指挥台上,两眼通红,紧紧咬着“章江”号。 章江”号也越来越疯狂,反击炮火更猛烈。 “休! 唢呐! ”两颗子弹击中611艇甲板,机电军士长杨映松中弹身亡。 “休! 唢呐! 唢呐! ”打了三枚炮弹,一枚命中驾驶台,竟然有两枚被打进了机舱。 由于机舱的轰鸣声减弱,611艇失去了一部分动力,速度一下子放慢。 受伤的崔福俊对副辅导员周桂全大声喊道:“快去机舱里看看。”

周桂全立刻下了机舱,机舱里一片漆黑。

611号护卫舰有4台主机,头部两颗子弹落在甲板上爆炸后,后机舱的一台主机停止。 此时,机电部门的轮机兵麦贤得在前机舱岗位上,前机舱班长黄汝省看到游艇动力减弱,拉住旁边的麦贤得,用手电筒打了后面的机舱。 麦贤通过只有40厘米宽的圆形船舱孔,看到后面船舱的罗班长弯腰解决故障,麦贤不得不赶紧协助。 这时,两颗子弹击中机舱,发出两声巨响,弹片横飞,罗班长倒在地上……

爆炸的高温弹片像烙铁一样刺入麦贤的头。 据悉,该弹片随后经医生检查,从右额骨刺入,深入麦贤得颅内二寸,最后插入左侧前额叶。 很快,流出的脑脊液和血,马上模糊了麦贤得的眼睛,他什么也看不见,倒在地上昏迷了。

受轻伤后室轮机兵陈文乙上前扶住罗班长,掏出急救包,包着罗班长出血的头,把他放在船舱板上,包着昏迷中的麦贤得。

周桂全看到这样惨烈的情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急忙从陈文乙那里接过急救包,让陈文乙马上修理停止转动的主机,自己包下了麦贤流血不止的头。

那时,击中前面机舱的子弹爆炸后,另一个机身也停了下来。

躺在血液里的麦贤从昏迷中醒来,感觉前面机舱的轰鸣声也似乎减弱了,那里就是他的工作地点。 他觉得舰艇航速明显变慢了,他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在黑暗中摸了摸机舱。

抵达前舱的麦贤得发现一辆主机还是停在那里,班长黄汝省倒在血泊中。 这时,战艇的动力减弱了,就像格斗中的人一样,一下子没有了力量。 作为士兵的麦贤得,会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他需要尽快找出原因,将其排除,让战斗艇恢复力量。

平时练习基本功的麦贤得,即使大脑有这样严重的外伤,也可以从逐渐变弱的机器的轰鸣声中,评价哪个气阀和液压阀的螺钉松动了,不是漏气,而是从哪里漏油了。 但是,那么多气阀,那么多螺丝,那么多管道,怎么去找?

这时,机舱里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 虽然有手电筒,但血和脑脊液挡住了麦明智的眼睛,他只能用手查。

他的基本功在这个时候会发挥出惊人的力量。 麦贤平时总是蒙着自己的眼睛,在机舱里摸索了上千次,清楚地记得所有螺钉和阀门的位置,所有管道的流向。 今天,在几十根管子、几千颗螺丝里,他掏出那颗松动的螺丝,在黑暗中发现了扳手,拧紧了螺丝。

终于,机器慢慢恢复了它的动力,但是麦贤得又从机器虚张声势的轰鸣声中,感觉到刹车坏了,发动机马力没有提升,舰艇还没能恢复高速。 他又用手摸了摸,果然,爆炸的震动使波箱发生了位移。 这个时候,失血过多,伤势过重,麦贤越来越虚脱,他已经无力重置波箱,只好把整个身体扔到波箱里,双手杀死,按住杠杆。 终于,发生了主场强烈的地震,战舰迅速恢复了航速。

大麦贤得以这座雕塑般的姿势,扑向波箱,压住了杆,一直持续到战斗结束。

在3小时43分的海上激战中,“剑门”号和“章江”号被击沉,我军大获全胜。

死神搏斗

611护卫舰在击沉敌舰“章江”号的战斗中,共命中17枚子弹。

崔福俊长扔下手电筒,下到机舱,在还在轰鸣的机身驾驶台上,他看到了大兵,像血人一样站在那里。 缠在头上的绷带已经被血浸透了,鲜红的血从绷带上浸透了。 他全身压住波箱,双手握着杠杆,一切都在那一刻静止成了永恒的画面。

崔俊轻轻地拍拍麦贤得的肩膀,说:“小麦、小麦——伤得重吗? 战斗结束了,我们胜利了,休息一会儿吧! ”

麦贤没有反应,依然保持着坚守他岗位的态度。

几乎是千疮百孔的611艇,2台主机在停止的状态下艰难地返航。

整个医院动员起来,汕头的老百姓自发来到医院,为伤员献血排起了长队。

现在麦贤得在这里,但他什么都不知道,陷入昏迷。

8月8日上午,医院对麦贤得进行了首次手术。 因为那个弹片扎得太深了,从右额骨刺穿,到达左侧颅内,头上开了可怕的血孔,所以第一次手术没有取出弹片。

8月11日上午,委托广州军区总医院脑外科专家进行第二次手术。 虽然进行了18个小时的手术,但是医生还没有找到那张弹片。

就在这时,麦贤得的英雄事迹传到了北京。 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非常关心麦贤得的救治工作。 中央军委决定:立即派直升机将麦贤得和其他三名重伤者送往广州军区总医院。

广州军区总医院成立了专门的急救医疗队,全天候护理麦贤得。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烹饪,麦贤渐渐醒了。

1966年5月18日,麦贤受伤后的第九个月,广州军区总医院的专家们决定再给他做一次手术。 这个手术进行了6小时45分钟。 主刀是刘明铎主任,终于把那块放进麦贤的脑袋里,掏出了威胁他生命的弹片,麦贤脱离了危险。

缺损的头骨被两片有机玻璃代替,直到今天那两片有机玻璃还留在他的脑海里。

虽然保住了生命,但严重的脑外伤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外伤性癫痫、右手无力、偏瘫、走路受限、失忆、语言障碍……

英雄光环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后,制造了一名重伤员,他进行了长时间的康复训练。

在广州军区总医院,最初他连走路都靠要人支撑,生活不能自理。 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他开始用超人的毅力和命运搏斗,先重新学习发音吐字,一字一句的开始,接着采用左手,代替因伤致残的右手,麦贤表现得非常顽强。

从广州军区总医院当时护理麦贤得的护士长的《护理日记》中,我们看到了手术后麦贤得头脑还没有恢复正常人的状态这一细节。 一天,夜深了,病房里很安静,麦贤在床上翻来复去睡不着。 他突然爬起来,拖着偏瘫的脚走出病房门,一拐弯就走向走廊。 值班护士吃惊地急忙追赶。 我看到麦贤来到旁边的洗手间,“滴答、滴答”地拧上水滴水龙头,回到病房,终于平静地睡了。

现在,我驻港部队的陈列馆里还留着麦贤当时练习基本功的太阳镜。 那是为了在黑暗中及时发现机器的故障。 麦贤戴上墨镜,闭上自己的视线,一个螺丝,一个界面用手触摸,花了五个月,记住了艇上几千个螺丝,几百个管道的位置。 他头部中弹后,还能排除麻烦。 靠什么? 如此细心。

怀着这样细心的心情,麦贤度过了无数次一生。

在漫长的岁月里,麦贤拖着他偏瘫障碍的脚,一步一步,一步地,经过50多年的岁月,留下的足迹,尽管弯弯曲曲,却坚定地朝着一个方向,英雄的方向。

软弱的样子

和麦贤握手的时候,我感觉到了他右手的无力,张开嘴也只能说短短的话。 “你好! 你好! ’由于他的语言障碍,采访无法深入。 那时,身体从他高大的身后出现,她是被麦贤得淋湿半个多世纪的妻子李玉枝。

在李玉枝的回忆中,四次手术后,麦贤疗养了几年,最后回到汕头部队的驻地。 部队领导人根据麦贤得当时的身体状态,让他在军火仓库工作。 兵器仓库里有一大块空的土地,麦贤得在这里种蔬菜。

麦贤受伤的时候还不到20岁,那时他已经20多岁了。 部队领导专门来广州医学院教授,全面判断麦贤得的身心状况,最后的结论是麦贤得可以结婚成家。 部队领导首先征求了麦贤得父母的意见,父母向麦贤得咨询了一次,麦贤得听后,沉默地摇了摇头。 依然是短文:“不行,不行,身体不好,拖累别人。”

部队领导希望能找到当时的汕尾镇书记,证明来意,物色心地善良、有觉悟、有责任感的姑娘,照顾麦贤得的下半辈子。 汕尾镇书记再三考虑,最后相中了一个女儿。 这就是当时在海丰县公社担任妇联干部的李玉枝。

当时的镇委书记向她仔细介绍了麦贤得的情况,能否成功,由李玉枝自己决定。 李玉枝回家把这个情况告诉了自己的父母。 妈妈一听就反对,说结婚要辛苦一辈子。 但父亲犹豫了一下,麦贤得是为了国家受的伤,我们不能丢下他不管。

几个月后,李玉枝作为优秀的女干部被派往汕头地区的党校学习。 部队领导知道情况后,约她和麦贤见面,大家都很熟悉。

1971年5月,部队领导人将李玉枝接到部队招待所和麦贤得见面。 部队领导为了向李玉枝展示麦贤得身体的恢复情况,特意安排了乒乓球比赛。 看到麦贤能用左右手扣球,李玉枝感到很意外。

接下来是一个人见面。 透过窗户,李玉枝看到了被绑架的麦贤得,他受伤伤了身体,他与命运搏斗,触摸着这个姑娘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一生都没有消失。

麦贤在“八六”海战中头部受重伤,凭借超人的毅力和顽强意志,多次战斗直到胜利。 经过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他的身体逐渐恢复了。 图为1966年麦贤受伤痊愈后,右手动作还不方便,他以百分之百不屈的精神,用左手练习写字。 本公司邹健东/摄影

第一次见面,麦贤只说了两个字,八个字。

当时的部队领导人也实事求是地说:“情况就是这样的情况,你自己决定。” 陪同李玉枝来的女主任,从女性的角度忠告说:“不要,要辛苦一辈子。”

这次见面后,李玉枝久久不能平静。

一个声音在李玉枝脑海里越来越清晰:父亲说得对,英雄也是人,总得有人在意。 他为国所受的伤,必须有人照顾他。

李玉枝做了决定。 这个决策改变了她的一生,也改变了麦贤得的一生。 李玉枝成了英雄身后坚实的影子。 她用自己的一生支撑着英雄的大块头不倒,依偎着走了几十年。

1972年6月1日,李玉枝和麦贤得结婚。 如果没有新房,招待所里也没有结婚床,两张单人床合二为一。 没有红花,连“喜”字都不贴,只买了几斤糖。

婚礼的高潮是麦贤断断续续地演唱京剧样板戏《沙家滨》中的《学那泰山顶上的青松》,依然是英雄形象。 李玉枝演唱了同样是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的“共产党员总是听从党的号召”,那时是内心的声音。

婚后最初的生活,不能说美丽。 结婚后的第一个困难是理解麦贤得的语言。 弹片破坏了他的语言中枢,他不能完美地表达他想说的话,他能说,而且口齿不清,着急就更不清晰,但有着严重的脑损伤后遗症的他,又容易兴奋,多次李玉枝 夫妻有着艰难的生活。

但这还不是最大的困难。 很快,更大的事情压倒了新婚中的李玉枝。 一天深夜,麦贤突然癫痫发作,身体僵硬、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神志不清。

当时,李玉枝也是二十多岁的女儿,无法面对这突然的情况,很慌张,变得六神无主。 但是,也必须面对恐慌。 弱的李玉枝马上请医生给麦贤打稳定针,让他睡觉。 她换了床单裤子,擦了擦身体,做完这一切,天就亮了。 她还不能休息,癫痫发作中的患者,必须给身体消耗特别大、快要醒来的麦贤准备早饭。 这样的事件,办起来已经二十多年了。

几乎每半个月,麦贤就会癫痫发作一次。 每次发作,虚弱的李玉枝都背着那个沉重的身体,这个背影从青年到中年,感动得上苍。

两个人分开很久了。 1981年之前李玉枝搬到汕头,两人生活在一起。 从这个时候开始,麦贤得了生活规律,营养充足,吃药及时,癫痫发作逐渐减少,麦贤得的脸色也越来越红。 在李玉枝的精心照顾下,癫痫奇迹般地好了,已经有20多年没有复发了。

几十年的坚守,李玉枝就这样来了,直到青春已逝,双鬓染白。 她不仅照顾了英雄,还让弹着大脑的麦贤活到了今天,养育了好孩子。 儿子成为优秀的海军军官,参加驻港部队的女儿成为军医,战胜在部队医院工作的丈夫、疾病,一天比一天好。 最重要的是,她总是维持着幸福的家。

纯粹的人

麦贤得出生于1945年12月。 老家在离汕头不远的饶平县汫洲町。 没想到当时麦贤参军后,最后被分配到了家门口的汕头海军基地。 退休前是海军广州基地的副司令官、大学,至今仍住在汕头,可以说一生都没有离开过故乡。

麦贤朴素而近乎纯真的表情,给人一种时光停止、安静下来的感觉。 书房里有一幅他自己写的字:永远做小螺丝。 对别人来说,这可能是口号,但对麦智者来说,这是一辈子的守护。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仍没有消失英雄本来的样子。

麦贤受伤后,右手一次也动不了。 在李玉枝的陪伴和护理下,他以顽强的毅力努力练习,不仅再次举起了右手,还练习了好字。 图为李玉枝陪丈夫麦贤得练习书法。 李玉枝供图

1986年的一天,麦贤想去看当年救自己的刘明铎主任和医院医务人员,李玉枝带着他来到了广州军区总医院。

李玉枝向卫兵证明了来意。 不会吧,那个卫兵瞪着眼睛看着麦贤得说:“啊,你是麦贤得吗?” 卫兵一叫这个,马上来了一位刚下班的医务人员,大家惊讶地围了过来。

就在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从人群中插队。 他扶着眼镜,上下看着麦贤得,然后拉着麦贤得的手说:“小麦,还记得我吗? ”。

麦贤认真地盯着眼前的老人,突然伸手摸了摸老人略显瘦削的脸,感到兴奋或惊讶,嘴里发出了不完整的词句:“刘主任、刘、明、铎、主任”眼前竟然是他们前来探望的专家,最后是弹性

刘主任也很兴奋,他握着麦贤得的手不放,感慨地说:“太好了,太好了,20多年了,活得这么好,真是奇迹!”

从20世纪60年代到今天,麦贤是个纯粹的人。

“八六”海战结束后,战场硝烟散去,麦贤得的战争没有结束。 生命脱离了危险,但麦贤得与命运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在这场斗争中,他同样九死一生,受尽苦难,一个在心里,越来越多的是在身体上。 英雄的称号支撑着他的精神世界。

麦贤始终不失为农民本来的样子。 养伤期间,当地农村进入6月农忙期,他几乎每天中午都不休息,跑到部队附近的农村,帮村民收割、插秧、种薯,不知朝夕、不顾三餐,带着他的战友走向世界。 在湖南冷水滩部队“五七”的干学校采集药材,他比健康的人干得更起劲。

麦贤做好事很自然,随时随地都行。 即使在担任基地副司令官之后,如果他撞上了,也会马上做。 有一次下雨了,他看到邻居买了蜂窝煤,就脱下军装去帮助别人运煤,从一楼到六楼,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怎么也拒绝不了这位麦司令。 他下班路过巷子,看到小卖部李大伯的鞋上有灰尘,回家拿着鞋刷鞋油蹲在地上,把李大伯的鞋擦得锃亮。 去邻居家玩,看到长椅坏了,转身就走,又回来了,手里拿着修理工具,在人家的客厅里修理了。 出去散步,看到路边修鸽子笼的人,什么也没说就蹲下来当助手。 他还有一个习性,就是干不完。 所以,做好事,经常忘记回家。

有一年,强台风在汕头登陆。 下午3点,整个汕头市在暴风雨中,台风遮天蔽日地正面袭击汕头,街上几乎没有行人。 但就在这时,李玉枝发现刚从北京开会的麦贤不见了。 在这样的暴风雨中,他手足无措的人会去哪里? 全家人都在匆忙寻找,但看不到麦智者的身影。

直到傍晚,没有找到麦贤得,家人失去了灵魂回家了。 这时,儿子打开电视,在电视上直播汕头抗风应急措施的信息。 突然从电视里传来了记者的声音。 “看,老英雄麦贤得也去堤坝救援了! ”。 大家突然从电视屏幕上看到,麦贤穿着背心,雨在海滩的堤坝上,参加了灾害救助保险。 这一幕被正在采访的电视台记者抢走了。

现在麦贤早就退休了,但他总是扎厕所、挖沟、打扫马路、管理市场、做慈善,为自己的饶平县母校捐赠图书馆。

英雄不老,始终辈出新生。

标题:“人民英雄麦贤得”

地址:http://www.ok-sl.com/xwzx/12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