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91字,读完约8分钟

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迅速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 为了维持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确保森林面积是不可缺少的。 “到2030年,中国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 》年12月1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大大在气候野心峰会上发表了激动人心的宣言,这也更新了年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中增加45亿立方米的目标。 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度,加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与自身快速发展水平相称的大国的责任。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快速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表示,这将大幅增加碳吸收汇,减少二氧化碳净排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应对生物多样化和气候变化的共赢局面,在全球范围内起到示范和领导作用 那么,中国为什么有潜力传播这种信心呢? 过去几十年,中国在绿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中国森林的贡献被低估了. "

10月28日,英国广播企业发表了题为“气候变化:中国造林的碳吸收作用被‘低估’”的报道。

日前,英国广播企业表示,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通过实地调查和卫星观测发现,中国两个地区的新造林吸收二氧化碳规模被低估,中国积极的造林政策对缓解本国的气候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三五”期间的中国绿化“成绩单”

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森林资源持续减少的背景下,我国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12.7%提高到23.04%,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3个监测期呈下降趋势。 截至2009年的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表明,我国森林资源总体数量持续增加,质量稳步提高,生态功能不断增强,呈现出良好的快速发展态势,公益林、商品林比例协调,初步形成了天然林、人工林结构合理的森林生态和生产体系。 森林蓄积量超过175亿立方米,超过了中国气候变化年的森林(蓄积量)对策目标。 根据美国航空空航天局的卫星监测数据,在世界2000年至2000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中国对世界绿化增量的贡献约为1/4,居世界第一。

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化保护。

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表示,在“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思想指导下,在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战术布局下,中国推进了森林、草原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提高,尽了大国的责任,展现了大国的担当。

中国在植树造林方面做出的积极努力,不仅为国民的福利,也为减缓全球变暖、推进地球生态管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截止到2019年,联合国分别将“地球卫士奖”授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内蒙古阿拉善盟蚂蚁森林。 年7月2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年全球森林资源判断》显示,过去10年中国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年均净增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充分肯定了中国对森林保护和造林的贡献。

内蒙古阿拉善盟,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四川、黑龙江的志愿者把干燥稻草做成梭梭树的沙障。 (摄影秦斌/人民画报)

据《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报道,中国40年10亿棵树项目是给全世界的课。 每年春天,政府官员、教师、学生和公司职员参加集体造林活动,中国的造林努力取得了成功。

从三北防护林到塞罕坝,40年的深耕完成了“绿色奇迹”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快速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森林资源,维护国土的生态安全,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该工程开创了中国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 1981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发出《关于开展全民义务造林运动的决议》,从此开始了规模空前的造林运动。 从1998年开始,我国相继启动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为标志的林业6大生态工程,标志着我国林业由木材生产向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型,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十三五”期间,中国全面推进科学绿化,加大重点地区生态建设和造林绿化力度,重点实施新的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建设等生态修复工程。 其中,在三北地区启动了9个百万亩人工林基地的建设,开展了雄安新区白洋淀上游、内蒙古hunxianda、青海湟水流域3个规模化林场建设试点,有力地弥补了大江大河源和生态脆弱区域的生态建设短板。

是成年梭梭树,可以固定10平方米的沙漠。 (摄影秦斌/人民画报)

丰富的森林资源,是生态良好的重要标志,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复制品。 让红壤长“头发”,荒山披“绿衣”,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与修复,不断提升中国生态环境质量到新阶段。 这背后有顶级设计的大力支持,以及更加热情的全民参与和辛勤的汗水。 “绿山河不过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深入人心,无数治沙人、播绿人、守林人因现代功垂千古,塞罕坝不再是“沙地荒原”,库布沙漠不再是“死亡之海”……

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成立后,三代建设者经过不懈努力,建成了面积112万亩的世界最大人工林。 (摄影段崴/人民画报)

塞罕坝沧桑巨变,是中国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加强荒漠化防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例子和生动实践。 1962年2月建成以来,塞罕坝机械林场几代人经过50多年艰苦创业、顽强努力,在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4℃、最低气温超过-43℃的高寒地区,森林总面积112万亩,资源价值153亿元。

年7月14日,内蒙古阿拉善盟。 孟巴依尔一家承包的草场经过27年的治沙造林,从曾经生态脆弱的沙化土地变成了现在的莱茵绿洲。 图像/本公司

中国深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活动,广泛开展全民义务造林活动,实现森林资源连续增长、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面积连续减少,为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全球生态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三五”期间,全民义务植树累计达28亿人,义务植树116亿株。 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结果表明,全国森林面积2.2亿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3以上,达到7954万公顷,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这些数据集中反映了中国全民植树运动的巨大成果对中国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精心绘制“绿色中国”蓝图

近年来,随着林业建设的加强,特别是林业要点工程的实施,中国国土绿化行动深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相比,林少绿不足、生态脆弱性、生态产品不足等问题仍然凸显出来。 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为23.04%,仍低于世界30.6%的平均水平,特别是人均森林面积0.16公顷,不到世界人均水平( 0.60公顷)的1/3。 另外,全国各省森林面积分布不均衡,如何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巩固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省份的快速发展成果,增加森林资源比较匮乏省份的资源储量,仍是当前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

新修订的《森林法》自去年7月1日起施行,3月12日植树节正式写入法律。 图像/东方ic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不断增加,森林保护已成为全体人民的共识。 年7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正式实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具有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促进森林资源持续快速发展的基本目的是保护、培育、合理利用、国土绿化、保障森林生态安全、生态文明

《十四五(十四个五年计划)》的生态建设目标

十九大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推进绿色快速发展”已被列为“十四五”计划的重要文案之一。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的快速发展理念下,中国更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快速发展战术,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有机结合国土绿化和应对气候变化,为国家自主贡献力量

标题:“25年增加60亿立方米,中国为什么有底气?”

地址:http://www.ok-sl.com/xwzx/12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