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4字,读完约3分钟

图为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恩的演讲。 新闻孙宇/摄影

9月12日,新闻网/中国快速发展门户网站(记者孔令瑶)在北京召开了以“中国科技70年之路与经验”为主题的中科院第七届战术与决策高层论坛,与会者共同探讨了中国科技70年快速发展的重要成果与经验,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表示敬意。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恩在论坛上表示,工程科技是关系国家命运前途的重大战术决策,对国家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意义非凡。

作为参与“两弹一星”和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快速发展规划的科技工作者,杜祥恩谈了自己的体验。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次原子弹试验成功1966年10月27日,第一次导弹核试验成功。 1967年6月17日,首次成功进行了氢弹试验。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杜祥琬指出,中国迅速发展核武器的初衷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并促进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 ”

杜祥恩说,我国走出了中国特色核武器快速发展的道路。 “以少的核试验次数、低的经费投入,在短时间内克服了许多困难,突破了原子弹和氢弹,实现了核弹的小型化、武器化,达到了先进的核武器设计水平。 ”中国走出这条道路的原因,杜祥恩认为,首先是党和国家做出的正确决定,是全国一盘棋、上下一盘棋的齐心协力、有力的合作。 并在中央专门委员会的指导下,形成了全国科技攻关的合作网,创造了具有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的高效率和高水平。 一些从事核武器事业的一代人创造了历史伟业,铸造了被称为民族脊梁的价值观,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又开辟了工程科技创新快速发展的道路。

杜祥琬说,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快速发展计划( 863计划)的启动结合了科学家的战术眼光和政治家的高瞻远瞩,提炼我国的战术诉求。 在我国科学技术需要迅速追赶的时代,863计划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我国高科技的进程。 30多年过去了,863计划在所有行业都取得了优异的成果。 他指出,863计划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跨部门、有特色的研究机构联合组成行业研究小组,不同机构的优秀科学家组成专家组,将国家主管部门的战术决策、专家组的技术决策和管理决策与行政机构的支持保障相结合。 并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机制与国家战术目标统帅下的合作机制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开放互动相结合,提高了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业务效率。

按照《863计划延续了“两弹一星”的成功之路》杜祥琬的说法,863计划以国家目标为共同的精神支柱,在全国下棋,建设代表队伍,将纠错机制、理论和实验结合起来,重视基础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这些过去成功经验的传承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杜祥琬指出,从“两弹一星”到863计划,科学精神始终如一。 “求真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特征,国家感情、使命担当是中国科学家精神的灵魂。 精神建设是我国科技队伍建设的灵魂,也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文化保障。 他说:“两弹一星”精神提炼的事业文化是“奠定国防基础,打造民族脊梁”,其本质也在这里。”

标题:“杜祥琬:从“两弹一星”到863计划,科技革新快速发展道路”

地址:http://www.ok-sl.com/xwzx/12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