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55字,读完约2分钟
卢梭在《埃米尔》中,从有志之人的眼中说人生是登山运动。 诚然,人总是在努力,总是在攀登,但卢梭更想说的是,这攀登没有尽头。 当人们到达山顶时,更高的山发现更远的路还在前面。 但是,永远攀登是无止境的,这还不是最可悲的,最可悲的是,按照李宗盛的“小山”的意思,翻了一个又一个小山,发现一开始为了谁去登山,谁也不会再等了。 总是在爬,总是看不见边,终于越过小山,看到别的风景,谁也分享不到。
但另一种观点认为,无论人怎么折腾,实际上都在走下坡路。 斯威夫特说:“人活一世,不过是把扫帚。” 原本生机勃勃的一棵树,枝叶茂盛向上,树干向下支撑,但长大后变成扫帚,青叶消失,上下颠倒,棍子向上,树枝向下。 他似乎想说,人的初生,本来就很完备,活着的人一次也得不到,只会失去。 失去了什么呢?除了青涩的性灵之外,还有秩序。
在西方文明中,人生被视为一系列的克服和战斗。 明与暗之间存在着永恒的纠缠,总有理由去斗争。 战斗的对手也不一定具体,有时是不可预测的命运。 正如帕斯卡在《沉思录》中所说,“人生与其说像舞台表演,不如说像摔跤比赛,面对打击和不可逆的材料,坦然地,洞穴不会倒塌。” 有时候要克服的只有生活本身。 为了拿出气概,为了一种叫做美德的东西。 17世纪的德国诗人格羽菲乌斯在《夜晚》中写道:“这就在我面前展开,就像跑道一样。” 只有在浪漫的地方,事件才逆转了。 人生的最高形式是佛教式的无为。 所以,最高贵的生命是植物通常是静止的。 糖在卢塞奇说:“最好而完整的生活不过是纯粹的植物化。” 所有的对立都被遗忘了,所有的兴奋斗争都停止了。
最后一组能瞄准的感觉是钩子和洞的区别。 它们都代表着一种人生的凹凸感,不是突出的,而是凹陷的。 塞尚后来把自己周围的人叫做“钩子”,似乎活着的基本感觉被卷入了其中。 这是一种古老的感觉,在佛经中很常见。 例如,被卷入欲念中,“像钩制”。 现在我们经常看到的“你好”和“洞”也有典故。 明代冯惟敏《河西六女子笑园六咏》的第二咏写道:“天天笑胎儿”,其六写道:“到处赚人坑,只有山翁笑了一辈子。”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
信息推荐
诗意地生活
□曹安杨德国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说:“人生的本质是诗意的,人应该诗意地生活在大地上。” 那么什么是诗意的生活呢? 诗意的...
标题:“关于人生的比喻”
地址:http://www.ok-sl.com/ozdt/4644.html